聚焦丨新形勢下交通運輸領域檢測行業發展分析①
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近三十年來一直起著積極的作用,而交通運輸行業的基建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尤為突出。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民對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質量發展是國家和人民對現階段建設任務的主要訴求。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高質量發展,依賴于參與建設的各方包括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施工方以及檢測方的協同與提升,其中檢測活動作為控制和驗證工程質量的主要手段,其重要性得到了行業內各從業方的認同,檢測業務方向也因此而逐步得到發展。
檢測屬于咨詢服務的范疇,與同屬于咨詢服務行業的設計、監理不同的是,檢測作為一個業務方向來發展是近十五年的事情。以公路建設為例,我國大規模高速公路建設開始于1993年,建設初期,各類制度、標準規范均不完善,從業方主要有業主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而檢測,只是作為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的一個工作內容而存在,由于缺乏相關的規范性文件,工程對質量檢評和控制的要求不明確,各建設指揮部只是要求監理對一些重要的工藝參數進行必要的驗證??傮w來說檢測工作的總量不大,從業人數較少。
1998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以交公路發【1998】670號文發布了行業標準《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071-98),于1999年7月1日開始施行。這一標準作為公路建設中必須嚴格執行的主要技術法規,對加強工程技術管理和質量監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隨著公路建設的投資大幅增加,建設進度大大加快,高速公路里程快速增長,工程技術人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現這本技術標準已滿足不了建設的需要,為此,交通部公路司于2001年下達該標準的修訂任務,新標準于2004年9月4日發布,2005年1月1日起實施,標準號為JTGF80-2004(該標準分為兩冊,其中公路機電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獨立成冊發布)。該標準運行了12年之久,對公路工程尤其是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設質量起到了重要的控制和推動作用,并于2017年12月發布了修訂版JTGF80-2017,一直沿用至今。
JTG F80《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明確了公路工程的質量檢驗包括基本要求、實測項目、外觀質量和質量保證資料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無一不與檢測工作相關聯,彰顯了檢測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使得檢測工作的體量大幅增加。大體量檢測吸引了大量的單位和人員來從事這項工作,以往的檢測機構以科研單位為主,而后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民企甚至業主單位,均以極大的熱情組建試驗檢測機構。但由于沒有規范性管理文件,檢測活動的開展不規范,各機構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良莠不齊,行業內的無序競爭加劇,急需進行有效管理。為此,在正式執行JTG F80《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同年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布部令(2005年 第 12 號)《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辦法》,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的頒布,標志著檢測行業正式步入規范管理的道路。
《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辦法》明確了檢測機構的等級劃分及評定程序、試驗檢測活動規定、質監機構對試驗檢測活動的監督檢查等內容。該辦法屬于部頒規章,是交通行業開展和從事試驗檢測活動的依據。根據該文件,有幾點對檢測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一是高速公路項目的交竣工驗收檢測應當由通過計量認證并具有甲級或者相應專項能力等級的檢測機構承擔;二是工地臨時試驗室應由取得《等級證書》的檢測機構來組建;三是檢測機構在同一公路水運工程項目標段中不得同時接受業主、監理、施工等多方的試驗檢測委托。
兩個規范性文件,使得檢測活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后隨著質量終身制、品質工程、交通強國等概念的提出,檢測行業更是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檢測活動作為一個新興的業務方向,各種與質量控制相關的檢測業務被發展出來,檢測活動已經從以往單純的材料檢測、結構物檢測等,發展到中心試驗室業務、以檢測為依托的路面質量控制技術服務、隧道施工監控與超前預報、橋梁施工監控與健康監測、邊坡監測等咨詢服務業務,檢測活動的營收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截止2020年7月,檢測單位已發展到2184家,其中江蘇省的檢測機構數量最多,達到了215家。
在檢測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發展中的危機也在增加。檢測行業通過近15年的發展,一些阻礙檢測業務繼續做大做強發展的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競爭途徑的問題
一個行業的發展,依賴于社會的有效需求和進入市場競爭的有效渠道,而檢測行業恰恰是缺少這樣一個途徑。檢測服務的需求很大,但參與投標的機會卻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大部分的項目管理者對檢測業務不了解或不熟悉的,不清楚檢測業務如何設置招標項目才能更有利于項目的質量管控,二是檢測業務細目較多,各類招投標管理法規對檢測業務的招投標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各建設項目還是按原先的管理習慣,把檢測業務或歸入施工標,或歸入監理標來進行招標設置。大家知道,資質要求是進入市場競爭的門檻,但目前真正按檢測資質要求進行招標的檢測業務,只有中心試驗室服務和交竣工檢測服務兩項,其它檢測業務的獲取,主要是通過檢測機構與需求方商談而達成,關系成為獲取檢測業務的主要手段,不利于行業發展與良性競爭。
2、檢測服務費用的取費偏低問題
根據《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投資估算編制辦法》(JTG3820-2018),有5個條款提到了檢測費用,一是施工輔助費,它包括了施工單位的原材及構造物的自檢費用、施工監控費(如高填方和軟基沉降監測、高邊坡穩定監測、橋梁施工監測、隧道施工監控量測、超前預報等);二是企業管理費中的基本費,可列支不屬于固定資產的檢測用具的購置、維修和攤銷等;三是專項費用,包括施工場地建設費(含工地試驗室建設費、工地試驗室所發生的屬于固定資產的試驗設備和儀器等折舊、維修或租賃費用);四是建設項目管理費包括竣(交)工驗收費,含橋梁動(靜)載試驗或其他特殊檢測等所需的費用;五是工程監理費,建設單位若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承擔試驗檢測、計量支付費用監理等,其費用應由工程監理費中列支。以上的五項費用來源,零散地分布在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費用偏低,而且有些還不是一個相對固定的數值。檢測單位如果要承攬這些業務,得從施工單位或監理單位手中獲取,而施工方和監理方為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常常是以較低的價格把檢測業務外包出去,而由業主直接委托的交竣工檢測費用中一般橋梁按40元/延米的取費標準,也是明顯偏低的,不夠一次橋梁外觀的檢查成本。沒有合理的價格支撐就沒有行業的正常發展,取費偏低制約了檢測行業的發展,如果檢測進入低價搶標的境地,檢測就喪失了作為質量控制重要手段的作用,其發展的明天就是監理行業目前的現狀。
3、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提升的問題
據統計,目前交通行業持證從事檢測工作的人員數量超過10萬人,但從檢測行業的現狀來看,目前持證人員的專業素質普遍不高,人員專業知識的更新不及時、知識面單一、多地普遍出現“持證人員不做試驗,做試驗人員不持證”的不正?,F象。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檢測作為質量控制的作用,由于檢測的作用發揮不明顯,一些業主越來越不重視檢測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檢測行業的正常發展。
4、檢測機構間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從檢測機構現狀來看,部分中小型檢測機構在質量體系管理方面缺少經驗,無論在技術水平、資金實力,還是在人員配置、設備投入等方面均有所欠缺,機構的技術儲備和研發能力不足,檢測機構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服務能力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要求,影響了檢測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同時隨著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部分檢測機構為滿足檢測招投標要求,追求片面經濟利益,不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盲目擴張,在場地、設備、人員及增擴項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結果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很多儀器設備的購買僅僅是為了資質升級的需要,在平?;緩奈词褂眠^。而在開展招投標活動時又盲目壓價承攬檢測業務,對檢測市場秩序和檢測行業的信譽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甚至引發在工程質量檢測活動中弄虛作假的行為,形成惡性循環。
轉載丨交通建設試驗檢測 公眾號